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子商务的连接,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紧密,也大大减少了传统的贸易环节。

这里,笔者将国际贸易的发展,简单总结成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书信传真阶段)

也许很多读者已经没有这样的印象,但是笔者在大学时期(2003年)在外贸企业实习的时候,依然碰到了书信和传真的情况。

毅冰坐在硕大的台式机前工作,办公室一角落的传真机时不时会响起,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推销广告,也有一些是客户的询价和采购需求,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找到了公司的传真。

当时带我的主管,还拿出一沓国外寄过来寻求建立合作关系的信件,让我去尝试开发这些客户。有些信是纯手写的,也有一些是打印出来后手写签名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完全是老古董的沟通方式。如今连传真机都没什么用了,几乎成了公司里的摆设。可见在那个时候,我们跟客户沟通和联系的效率有多低。

2.第二阶段(电子邮件阶段)

笔者在 2005 年正式进入外贸行业,那时的主要沟通方式是电子邮件。业务员可先使用搜索引擎寻找外海客户信息,然后采取电子邮件的方式去开发陌生客户,也可以直接对公司的公海客户进行转化,直接发邮件沟通。

展会上接触的客户,Global Sources(环球资源)、Alibaba(阿里巴巴)、HKTDC(香港贸发局)等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网站上收到的客户询盘,基本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跟进、回复、沟通、谈判。对于大部分的往来环节,整个过程基本是围绕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过去一直强调的“一切落于邮件”的思维体系,以及不断演变和净化的邮件写法与相关技巧。

虽然在这个时代也有MSN和Skype等聊天工具可以连接到客户,但这些工具仅仅是辅助手段,在整个销售和沟通过程中,主要还是围绕电子邮件展开。

3.第三阶段(电子商务平台阶段)

在该阶段,电商模式兴起,跨境电商一时间成为热点,各种相关的平台、相应的工具、新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出现。

除传统的B2B外,还出现了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的跨境电商模式。

传统贸易出现了“对接客户做生意”和“直接卖货”这两个方向。后者成了跨境电商的主流,通过电商平台、短平快的模式接单,沟通方式往往会采用即时聊天工具,业务员更多的是起到客服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各种SNS(SocialNetwork Site,社交网站)工具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电子邮件虽然仍是第一大沟通工具,但原先占据绝对优势的份额被这类社交软件蚕食。

如今,中国的外贸其实是处于第三个阶段,从传统外贸开始转变成互联网时代的“外贸+”,就是“传统外贸+跨境电商”的新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国际主流的销售漏斗概念就有了相应的变化。

经典的销售漏斗侧重于调研、沟通、谈判、转化等内容,更适用于国际贸易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就是从传真书信到电子邮件。

如今,第一阶段已经接近被淘汰;第二阶段有所弱化,但是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被取代的可能性。电子邮件这个载体在没有更强的新技术取得突破前,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职场上不可能被社交软件彻底取代。

这也就意味着,最经典的销售漏斗模型在今天依然适用,对业务人员有很好的思维梳理作用和参考价值。

从“漏斗外”到“漏斗底”,这四个环节代表了从“外海客户”到“私域客户”的四个阶段,层层筛选,层层转化。

第三阶段也就是“电商平台兴起”后的“外贸+”时代,也称为“后外贸时代”。

这个阶段的销售漏斗,在强调CRM(客户关系管理)和客单价、订单转化率等电商因素,强调短平快接单的情况下,其实用来考量的是RepurchaseRate(复购率);而Intent(意图)强调的是客户的购买意愿。

虽然这个模型对于传统外贸也基本能适用,但以笔者的个人经验来看,忽略了一些跟人打交道的“软实力”的东西,而变成机械化的工作和背后冰冷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