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带来如何认定跨境电商企业涉及出口虚假订单行为?有些卖家担心:某些经营行为是否已经触犯了法律,构成了“虚假出口订单”行为,通过本文的法律内容分析可以解释以上问题。

首先,“出口虚假订单”行为又被称为“走私”。专门是指跨境电商卖家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借助物流或者是仓储进行虚假的商务活动。虚假是特指“虚假价格”“虚假需求”“虚假产品”“虚假运输”等方式,营造了虚假的交易,并在海关处/跨境电商平台上申报了真实订单,并且从中获利。

举一个例子:某公司准备从海外进口某种食品,但是为了偷税避税,所以谎称是个人物品入境,从而实现了退税的目的,经过调查被查出后,这种行为就是构成了走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这种虚构了个人订单的行为,就是构成了走私罪。该公司通过谎报个人物品的方式,让本应该交税纳税的进口食品避开了税务,并且还享受了相应的退税政策,实现“一鱼两吃”,已经构成了实质性的犯罪。其实从近年来的公司案件可以看出,有一些跨境电商卖家是钻了法律空子,也有一些卖家是在不知不觉中踩到了法律的红线。

总之,跨境电商卖家们应该坚持合规经营,多了解刑法的相关规定,避免走上走私货物、偷税漏税的路子。如果跨境电商卖家们在经营过程中接到了相关部门的查处和处罚,应该积极面对,勇敢承担相关惩罚和罚金,应该积极整改,避免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承担起社会责任。